发展新动能,我育几何?
- 发布日期:2023-01-19
- 浏览次数:174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新发展理念的五个方面里,“创新”居首位!
对于盘锦而言,创新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重要指示和新发展理念的政治自觉,是建设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先行区的必然要求,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
因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因此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是我们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近年来,盘锦在创新领域所作的工作可圈可点——
精细化工中试基地成为全省首家典型示范基地,正在加速向国家级迈进;
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全省第三;
全市新培育雏鹰、瞪羚等创新主体2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增长43%;
新建产学研联盟40家,4个项目列入省“揭榜挂帅”科技攻关榜单;
实施“盘锦英才计划”,落户“带土移植”项目10个,引进各类人才3165人;
……
创新不仅是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让产业获得发展新动力、孕育发展新优势的制胜法宝。
深化改革精准服务,不断优化创新生态
如果把项目比作一棵大树,那么产业就是一片森林。塑造有时代感、高质量的项目群,这片森林就离不开空气、土壤、水和温度的滋养。
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而言,塑造一个产业链则离不开一个创新链,离不开良好的创新生态。
良好的创新生态,则来自政策创新、制度创新、服务创新、金融创新。
为了保持良好的创新生态,近年来,我市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送政策、问需求、解难题、优服务”,集聚创新资源,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和产业生态;
促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搭建银企对接平台,优化科技金融服务。指导科技担保公司为科技型企业融资贷款3亿元,7家企业获批省科技型企业再贷款贴息;
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围绕重点农业产业,选派5个科技特派团精准服务,组织农业知识培训,开展技术指导,助力西部镇街振兴发展;
加大科技宣传力度,开展科技活动周、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宣传《辽宁省科技创新条例》,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
良好的创新生态,还需科技成果加速转化的创新环境——
积极建设产学研创新联盟,围绕重点产业链,按照“五有”标准,选派联盟管家提供“店小二”服务,撮合组建实质性产学研联盟,组织新建市级产学研联盟40家,各类联盟总数达到94家,8家被认定为2022年度省级典型联盟;
开展“揭榜挂帅”技术攻关,聚焦石化及精细化工、粮食集散和精深加工等重点产业链,组织企业开展核心技术攻关20项,其中科安隆等企业承担的4个项目被列入省“揭榜挂帅”榜单;
加速科技成果本地转化。深化与大连理工大学、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等高校院所紧密合作,与科技部高技术中心、天津大学等院校达成战略合作。
厚植创新生态,打造创新驱动主引擎,才能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建设科技创新平台,持续提升创新能力
2022年,华锦集团举行了一场青年素养提升技术创新交流会,8名在国家、省市级获奖的青年创新创效项目负责人和41名青年骨干齐聚一堂,分享创新成果、交流科研心得。
打破技术壁垒,开展科研创新。多年来,华锦集团把科技创新作为提质增效的第一“利刃”,全力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助推产品结构调整与升级、产品质量提升的同时,让生产一线成为青年人创新的舞台。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科技创新的平台,创新链的搭建和发展,企业责无旁贷发挥着作用。
2022年7月1日,辽宁中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启动光学电子产业基地项目一期进驻工作,企业由此步入发展新阶段。
4条全新的马达生产线进驻光学电子产业基地,在保障订单生产的前提下,陆续将原厂区生产、研发、办公、仓储等功能区域向光学电子产业基地转移,实现企业产能、营收、就业、科技创新空间和环境、企业实力“五个提升”。
企业搭建的创新平台,不仅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脱胎换骨、迸发活力,更培育新兴产业快速崛起、扩容增质。
为激活企业创新“一池春水”,我市开展“增强发展动能 推进振兴先行”十大专项行动,培育提升12条产业链,积极建链补链强链延链,提升头部企业本地配套率。
石化及精细化工是我市发展的三大重点产业之一,围绕这一重点产业我们建设了中试基地,出台了《关于支持辽宁盘锦精细化工中试基地建设若干措施》等系列文件,建立“赛马”机制,由双台子、辽滨2个基地运营,引进6个技术服务团队,立项实施中试项目7个。基地把一些成果转化成项目,项目又融进了产业链。
不断壮大的科技企业群体,为全市经济增添了生机与活力,使盘锦实体经济底盘更稳、产业升级根基更牢。
强化科技型人才引育,加快集聚创新资源
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对接,关键是要培育出人才链。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在去年8月召开的市委人才工作会议上,我市为41名“盘锦英才计划”入选者颁发证书。市委书记王炳森强调,着力开展引才工作,充分发挥政府引才牵引作用、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企业在招才引智中的主体作用,让实用人才、“高精尖缺”人才来到盘锦、留在盘锦、扎根盘锦。
为了让人才真正发挥作用,近年来我市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推出系列活动——
落实《兴辽英才计划》《盘锦英才计划》政策,实施《“盘锦英才计划”“带土移植”团队项目实施细则》等科技人才专项激励细则,为加快推进人才强市提供政策保障;
通过组织开展科技招商、成果推介等活动,促进市内企业与域外人才和团队开展对接,推动“带土移植”项目落地转化,集聚了一批高水平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
鼓励中蓝光电等企业通过顾问指导、项目合作、“候鸟服务”等方式,柔性引进创新团队和人才来盘,解决我市产业发展急需的技术难题或创办科技型企业;
……
只有支持和鼓励高层次人才服务企业创新、融入产业升级,全力打造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形成引才聚才“磁场”,才能为全面振兴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2023年,我们的12条产业链中的10条工业链都需要这种创新支撑,强化创新驱动引领,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这样,我们的头部企业本地配套率、科技成果本地产业化率、科技型企业增长率一定会明显提高。只要我们坚持“一主五大”招商,用好产业链全景图和招商地图,深入实施央企+行动,把大部分时间放在抓经济高质量发展上来,大干三年、奋斗三年,如期实现“十四五”目标,我们就一定能为全省发展大局做贡献。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如大潮奔涌,如细雨润泽。
这些年,培植创新土壤的作用将会进一步带动企业发展,人才作用将会充分显现,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人才链更深入地对接融合。
今天,创新要素正在盘锦大地上汩汩流淌,滋养着“产业之林”茁壮成长,焕发出强劲的生命力,为建设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先行区提供强有力的盘锦支撑。